草地露营“躺平”——自然舒适背后,需警惕蜱虫“隐形威胁”
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去公园或者野外的草坪上露营是人们休闲、放松的不二之选。然而,“躺平”在草地上享受松弛舒适的阳光、蓝天和泥土气息的同时,还需警惕一种潜藏在绿茵中的"隐形杀手"——蜱虫。
蜱虫是一种珠形纲体外寄生虫,通常生活在草丛、灌木或树木茂盛的地方,通过感知动物和人体温度、二氧化碳和体味精准定位宿主。一旦接触人和动物皮肤,蜱虫可以用带倒钩的螯枝刺破皮肤,将口器深深扎入皮下进行吸血,同时分泌麻醉物质,让人难以察觉。
蜱虫的一生需要经历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吸血后发育为若虫,若虫吸血后发育为成虫,而成虫也要吸血后才可产卵,所以吸血是蜱虫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除极少数种外)。蜱虫还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生物,它会对宿主的寄生部位进行选择,一般会在皮肤较薄、不易被触碰到的部位寄生,如人和动物的颈部、耳后、腋窝、腰腹部、腿内侧以及动物趾间等。
蜱虫叮咬可不止吸点血那么简单,叮咬不仅可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继发性感染等症状,更加危险的是,蜱虫简直是“行走的病原体库”。据统计,蜱虫可携带83种病毒、32种细菌和20多种寄生虫,可传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森林脑炎、莱姆病、巴贝虫病等多种人兽共患病,其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致死率高达10%-30%。近年来,河南、湖北、山东、安徽等省份相继发现并报道了蜱虫感染病例,少数重症患者因感染引起多器官衰竭而死亡。
相比于深山老林,城市绿地的生态特性为蜱虫生长提供了更加理想的生存环境。
蜱虫叮咬多发生于春夏季(4-10月),因南方湿热的气候,蜱虫活跃期相对比北方更长。市民享受美妙的草坪时光的同时,建议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蜱虫虽“可怕”,市民勿恐慌,防虫意识强,智慧来帮忙!在享受自然空间时,科学的自我保护才是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关键。下次踏足绿茵时,请多一份从容准备,让健康与舒适兼得!
文章转载自【中国寄生虫病与热带病防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上一篇:没有啦
- 下一篇:【北京疾控提醒您】烦死了!家里蚊子从哪来的? 202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