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档   Support
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技术文档 > 技术文献

什么是李斯特菌

2013-12-9 12:06:15      点击:
李氏杆菌病是由李斯特菌(也称李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散发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家畜和人以脑膜脑炎、败血症、流产为特征;家禽和啮齿类动物以坏死性肝炎、心肌炎及单核细胞增多症为特征。

1 病原学
  已知李斯特菌属至少有8个种,其中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和伊氏李斯特菌是人和动物的重要病原。该属细菌为革兰氏阳性球杆菌,无荚膜,不形成芽孢,大小为0.5~2微米×0.4~0.5微米。
  本菌对热的耐受性比大多数无芽孢杆菌稍强,常规巴氏消毒法不能杀灭它,65℃经30~40分钟才能被杀灭。一般消毒药都易使之灭活。

2 流行病学
  传染源为患病动物和带菌动物。患病动物的粪、尿、乳汁、精液以及眼、鼻、生殖道的分泌物都可分离到病菌。
  本病经消化道、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损伤等途径感染。饲料和饮水是主要的传染媒介。
  动物感染谱非常广泛,已查明有42种哺乳动物和22种鸟类易感。家畜中以绵羊、猪、家兔发病多,牛、山羊次之,马、犬、猫很少发生;家禽以鸡、火鸡、鹅较多发生,鸭极少感染;野禽、野兽和啮齿动物也易感,尤以鼠类易感性最高,是本菌的自然贮存宿主。
  本病多为散发性,有时呈地方流行,发病率低,但致死率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冬春季节多见,夏秋季节只有个别病例。

3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2~3周,短的仅数天,也有的长达2个月。
  临床以发热,神经症状,孕畜流产,幼龄动物、啮齿动物和家禽呈败血症为特征。但不同种动物临床表现不一样。
  反刍兽:病初发热,羊体温升高1~2℃,牛表现轻热。舌麻痹,采食、咀嚼、吞咽困难。头颈呈一侧性麻痹,弯向对侧,常沿头的方向旋转或做圆圈运动,遇障碍物以头抵靠而不动。角弓反张,昏迷卧于一侧,直至死亡。妊娠母牛(羊)流产,羔牛常发生急性败血症而很快死亡。水牛感染病死率比其他牛高。
  猪:表现运动失调,无目的行走或后退,或做圆圈运动,或头抵地不动,或头颈后仰,前、后肢张开呈观星姿势。肌肉震颤、僵硬,阵发性痉挛,侧卧时四肢做游泳状。有的后肢麻痹,拖地而行。仔猪以败血症为主,表现体温升高、咳嗽、呼吸困难、腹泻、耳部及腹部皮肤发绀,有的有神经症状,病发率较高。
  马:主要表现脑脊髓炎症状,体温升高,感觉过敏,容易兴奋,共济失调,四肢、下颌和喉部呈不全麻痹。意识和视力显著减弱。幼驹常表现轻度腹痛、不安、黄疸和血尿等症状。
  兔:表现神志不清,口吐白沫。呈间歇性神经症状,发作时无目的地向前冲撞或转圈运动,最后倒地,头后仰,抽搐而死。其他啮齿类动物常表现败血症症状。
  家禽:表现精神沉郁,停食、下痢,多在短时间内死于败血症。病程较长的可发生痉挛、斜颈等神经症状。

4 病理变化
  剖检无特殊的眼观病变。
  神经症状型病畜,脑膜和脑常发生充血、水肿,脑脊髓液增加,稍混浊,脑干变软,有细小脓灶,血管周围单核细胞浸润。
  败血型可见全身性败血变化,脾脏肿大,心外膜下出血和肝脏有灰白色粟粒状坏死灶。家禽可见心包炎、心肌和肝脏肿大坏死,腺胃有淤斑。流产母畜子宫内膜和胎盘充血及广泛坏死。

5 诊断
5.1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疑似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5.2 实验室诊断
  病原检查:直接抹片镜检、分离培养鉴定(接种于葡萄糖琼脂平板或亚碲酸钠胰蛋白胨琼脂平板,典型菌落为中央黑色而周围呈绿色)、动物试验(取病料悬液,进行腹腔、脑腔、静脉注射或滴眼,观察败血症状、结膜炎、流产等症状,并取病料进行分离培养鉴定。实验动物有家兔、小鼠、幼豚鼠或幼鸽)。
  血清学检查:凝集反应(用李氏杆菌Ⅰ、Ⅱ、Ⅲ三种O抗原作凝集反应,并结合病原检查,可以检出畜群中隐性或潜伏感染动物)。
  病料采集:采取血、肝、脾、肾、脑脊髓液和脑的病变组织。
5.3 鉴别诊断
  羊应注意与多头蚴病、慢性型羔羊痢疾、软肾病、狂犬病、酮病和瘤胃酸中毒相区别;牛应注意与散发性脑脊髓炎、衣原体感染和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所致的脑炎、多头蚴病相区别;猪应与中毒、伪狂犬病及传染性脑脊髓炎相区别。

6 防治

  应积极灭鼠驱虫,不从疫区引进动物。发病时实施隔离、消毒、治疗等措施。对病畜的乳、肉及动物产品必须无害化处理。

广州健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徐进 

201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