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又一种病毒正在蔓延
在公众都在密切关注埃博拉病毒的同时,另一种病毒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席卷多米尼加等加勒比海地区,它就是基孔肯雅热病毒(Chikungunya)。据泛美卫生组织8月8日发布的通报,多米尼加共和国在两周内的疑似病例数增加了62279人,全国已发现疑似感染37万多人。其实自2004年以来,这种病毒的传播范围迅速扩大,在亚洲和非洲造成了空前规模的持续流行,感染了200万多人,在一些地区感染率高达68%,并迅速蔓延至印度洋群岛等地。
2007年,疾病传至欧洲,在意大利东北部形成了一次局部爆发。2013年12月泛美卫生组织确认第一个美洲基孔肯雅热病例。至今该病已经迅速蔓延至美洲加勒比海及周边30多个国家和地区,确诊病例高达50多万人。这次流行加剧了世界卫生组织对这种病毒的担心。
基孔肯雅热病毒是一种核糖核酸(RNA)病毒,该病在传播上与登革热类似,可以通过蚊子(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疾病。该病最早的记录于1952年坦桑尼亚南部地区的一次爆发,而“基孔肯雅”这个名字来自于基马孔德(Kimakonde)语,意思是“变成歪扭的”,指的是患者因为严重疼痛而不得不弯腰。
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为2-12天,通常为3-7天。主要症状是突然发热和严重的关节痛。其他症状还包括肌肉疼痛、头痛、恶心、疲劳和皮疹等。这些临床症状有一些与登革热相似,因此经常被误诊为登革热。区别在于相对于登革热,该病的关节疼痛更为明显。大多数基孔肯雅热患者可以痊愈,死亡率很低。但在某些情况下,关节痛可能是长期的。严重的并发症并不常见,但在老年人、儿童和孕妇,这种疾病可以变得更糟。
目前针对基孔肯雅热没有特异性药物,治疗方法主要是减轻关节疼痛等症状。也没有基孔肯雅热疫苗可以用于预防。
邻近人类居住地的蚊子滋生地是基孔肯雅热的重要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措施主要在于人为减少蚊子繁殖的自然环境和容器等。爆发期间,可用杀虫剂喷洒于蚊子停落的物体表面和附近容器来灭蚊,还可在水中添加杀虫剂用以杀死未成熟的蚊子幼虫。对于人群来说,在基孔肯雅热流行期间,建议注意着装以减少白天皮肤被蚊虫叮咬的机会。另外也可以使用驱虫药水用以驱蚊。
- 上一篇:杭州出现一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人 2014/8/13
- 下一篇:医疗队员全都感染过伤寒、疟疾 2014/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