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热,警惕蚊媒传染病!
天气转热,夜间的嗡嗡声总让人烦躁难眠,但更可怕的是这群不足3毫米的生物竟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最致命动物"。每年全球因蚊媒疾病死亡人数超过70万,远超鲨鱼、毒蛇等危险生物的总和。蚊子之所以成为顶级"杀手",是因为其可以作为疾病的传播媒介,引起的传染病也叫蚊媒传染病,属于病媒生物传染病的一类。
1.疟疾:由雌性按蚊传播,每年造成60万人死亡。东南亚、南美洲等热带地区为高发区。典型症状呈现周期性发作:潜伏期7-30天后,患者突发寒战(15分钟-1小时),随后高热(40℃以上)持续2-6小时,最后大汗退热。恶性疟疾可致昏迷(脑型疟)、急性肾衰竭或严重贫血,未及时治疗24小时内可致命。
2.登革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全球每年感染约3.9亿人次,集中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如东南亚、拉美)。人群普遍易感,儿童及老年人感染后重症风险较高。典型症状为突发高热(39-40℃),伴剧烈头痛、眼痛、肌肉关节剧痛(“断骨热”),病程第3-7天可能出现全身充血性皮疹。
3.寨卡病毒:主要通过埃及伊蚊等蚊媒传播,也可经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及输血感染。自2015年在巴西引发全球关注以来,该病毒已在86个国家地区出现流行,主要集中在热带、亚热带区域。80%感染者无明显症状,有症状者多表现为低热、斑丘疹、关节痛及结膜炎,通常持续2-7天自愈,但该病毒与格林-巴利综合征存在关联,可能引发瘫痪等严重并发症。
4.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传播,流行于非洲、东南亚、印度次大陆及美洲热带地区。患者感染后2-7天突发高热(>39℃),典型症状为剧烈关节疼痛,多累及手、腕等小关节,可致行动困难(斯瓦希里语中“基孔肯雅”意为“弯腰行走”)。急性期持续约10天后,30%-40%患者转为慢性,关节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部分遗留关节畸形。
5.日本脑炎:由库蚊传播的日本脑炎是亚洲最危险的蚊媒脑炎,全球每年约6.8万人感染,主要分布于农村水稻种植区,儿童及未免疫者最易感。早期症状类似感冒(发热、头痛),1-3天内迅速恶化,出现40℃以上高热、颈项强直、意识模糊、抽搐及肢体瘫痪。重症患者病死率达30%,幸存者中30%-50%遗留癫痫、智力障碍或运动功能障碍。
6.黄热病:主要流行于非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地区,经埃及伊蚊叮咬传播。全球每年约20万病例,3万死亡,未接种疫苗的旅行者风险极高。典型病程分三期:感染期突发高热、头痛、肌痛,常误诊流感;缓解期症状短暂消退;约15%患者进入中毒期,出现黄疸、出血(呕黑血、便血)、肝肾衰竭,病死率达20%-50%。特征性"黑呕"(咖啡渣样呕吐物)和高胆红素血症是重要诊断线索。
1.物理屏障法
2.化学驱避术
• 室内使用电热蚊香液时保持通风
3.化学驱避术
• 选择含避蚊胺、派卡瑞丁或柠檬桉醇的驱蚊剂
• 傍晚外出时在暴露部位补涂(避蚊胺浓度儿童不超过30%)
• 室内使用电热蚊香液时保持通风
01.出国前
前往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前,应到当地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进行健康咨询,听取疾病预防建议。
02旅游、工作期间
做好防蚊措施,出门前可以在酒店房间使用蚊香、灭蚊气雾剂等,哪怕是高档酒店,也要注意室内灭蚊。如果在逗留期间出现可疑症状,需要及时就诊。
03归国后
从疫区回国前应注意身体状况,如有出现身体不适应主动向海关人员申报,及时就医。
图片来源于网络
- 上一篇:没有啦
- 下一篇:水里有这种东西干万不要碰,有人碰后得了肝脾肿大、腹水 2025/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