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原虫如何增加血癌风险?
疟疾和伯基特淋巴瘤之间的联系首次于50年前被描述,但是寄生虫感染如何转向免疫细胞癌仍然是一个谜团。现在,在《细胞》杂志中,研究者证实,在延长抵抗疟疾引发的恶性疟原虫期间,小鼠的B细胞DNA易发生癌症突变。
长期感染某些病原体的患者发生淋巴瘤、抗体产生B淋巴细胞癌症的风险增加。比如伯基特淋巴瘤——一种儿童期癌症的常见形式——在赤道非洲疟疾流行区域的发病率为10倍以上。引发疟疾的寄生虫如何推动血细胞癌症的发生尚不清楚。
Davide Robbiani及其同事决定通过研究小鼠的疟疾感染来解决这一问题。他们发现,对疟疾的免疫反应延长时,B淋巴细胞大量增殖,而且一种名为AID(激酶诱导胞苷脱氨酶)的酶表达延长。通常来讲,抗体基因的AID突变DNA可促进DNA的重排,产生抗体多样性,这对抗感染很重要。然而,Robbiani团队发现,在疟疾感染的B淋巴细胞中,AID反而造成重大损伤,引发其它基因的DNA重排,包括参与癌症发生的基因。
Robbiani说,因此,AID是必然的风险:你需要AID来制作有效抗体来抗感染,但是,AID还引发附带损伤,导致DNA断裂和突变,由此增加癌症风险。
Robbiani写到,丙型肝炎病毒幽门螺杆菌感染和一些自身免疫疾病也与慢性B淋巴细胞活化有关,而且增加淋巴瘤风险。因此,旨在降低AID引发的DNA损伤的方案可能也有助于降低感染患者的淋巴瘤风险。
- 上一篇:广东发现H5N6禽流感病毒 扑杀38000多只禽鸟 2015/8/17
- 下一篇:7月全省新增11例登革热病例 2015/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