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10~15天,可短至4天,长至21天,感染乙脑病毒后,症状相差悬殊,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仅少数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高热,意识变化,惊厥等。
1.病程 典型的病程可分为下列4期。
(1)初期:病初3天即病毒血症期,起病急,一般无明显前驱症状,可有发热,神萎,食欲不振,轻度嗜睡,大儿童可诉有头痛,婴幼儿可出现腹泻,体温在39℃ 左右,持续不退,此时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常不明显而误为上感,少数患者出现神志淡漠,激惹或颈项轻度抵抗感。
(2)极期:病程3~10天,此期患者除全身毒血症状加重外,突出表现为脑损害症状明显。
①高热:体温持续升高达40℃以上并持续不退直至极期结束,高热持续7~10天,轻者短至3~5天,重者可3~4周以上,一般发热越高,热程越长,临床症状越重。
②意识障碍:患者全身症状加重,且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患者意识障碍加重,由嗜睡转入昏迷,发生率50%~94%,昏迷愈早,愈深,愈长,病情愈重,持续时间大多1周左右,重症者可达1个月以上。
③惊厥:发生率40%~60%,是病情严重的表现,重者惊厥反复发作,甚至肢体强直性痉挛,昏迷程度加深,也可出现锥体束症状及四肢不自主运动。
④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乙脑的神经系统症状多在病程10天内出现,第2周后就少出现新的神经症状,常有浅反射消失或减弱,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病理性锥体束征如巴宾斯基征等可呈阳性,常出现脑膜刺激征,由于病毒毒素侵袭脑血管内皮,脉络丛上皮细胞,蛛网膜和神经束膜的上皮细胞,产生炎症和变性,乃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征,如颈强,凯尔尼格征与布鲁津斯基征阳性,重症者有角弓反张,婴幼儿多无脑膜刺激征,但常有前囟隆起,深昏迷者可有膀胱和直肠麻痹(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与自主神经受累有关,昏迷时,除浅反射消失外,尚可有肢体强直性瘫痪,偏瘫较单瘫多见,或全瘫,伴肌张力增高,膝,跟腱反射先亢进,后消失。
⑤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重症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增高,发生率25%~63%,轻度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为面色苍白,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惊厥,血压升高,脉搏先加速后减慢,早期神志清楚但表情淡漠,并迅速转入嗜睡,恍惚,烦躁或谵妄,呼吸轻度加深加快,重度脑水肿的表现为面色苍白,反复或持续惊厥,肌张力增高,脉搏转慢,体温升高,意识障碍迅速加深,呈浅昏迷或深昏迷,瞳孔忽大忽小,对光反应迟钝,眼球可下沉,出现各种异常呼吸,可进展至中枢性呼吸衰竭,甚至发生脑疝,包括小脑幕裂孔疝(又称颞叶钩回疝)及枕骨大孔疝(又称小脑扁桃体疝),前者表现为意识障碍,逐渐发展至深昏迷,病侧瞳孔散大,上眼睑下垂,对侧肢体瘫痪和锥体束征阳性;枕骨大孔疝表现为极度躁动,眼球固定,瞳孔散大或对光反射消失,脉搏缓慢,呼吸微弱或不规则,但患者常突然发生呼吸停止。
⑥呼吸衰竭:发生在极重型病例,发生率15%~40%,极重型乙脑因脑实质炎症,缺氧,脑水肿,脑疝,低血钠脑病等引起中枢性呼吸衰竭,其中以脑实质病变为主要原因,延脑呼吸中枢发生病变时,可迅速出现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不规则,双吸气,叹息样呼吸,中枢性换气过度,呼吸暂停,潮氏呼吸及下颌呼吸等,最后呼吸停止,当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呼吸停止后,再出现自主呼吸的可能性极小,此外,又可因并发肺炎或在脊髓受侵犯后,引起呼吸肌瘫痪而发生周围性呼吸衰竭。
高热,惊厥,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三者相互影响,尤为呼吸衰竭常为致死的主要原因。
⑦循环衰竭:少数乙脑患者可发生循环衰竭,表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肢端冰凉并伴有呕吐咖啡色液体,其产生原因多为内脏淤血,使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胃肠道渗血,出血;乙脑极期因代谢紊乱,毒素吸收产生血管麻痹;心肌病变产生心功能不全;延脑血管舒缩中枢的损害等所致,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常可危及生命,应予重视。
大多数患者经3~10天极期病程后,体温开始下降,病情逐渐好转,进入恢复期。
(3)恢复期:此时患者体温可在2~5天逐渐下降及恢复正常,意识障碍开始好转,昏迷患者经过短期的精神呆滞或淡漠而渐转清醒,神经系统病理体征逐渐改善而消失,部分患者恢复较慢,需达1~3个月以上,重症患者因脑组织病变重,恢复期症状可表现为持续低热,多汗,失眠,神志呆滞,反应迟钝,精神及行为异常,失语或者特别多话,吞咽困难,肢体强直性瘫痪或不自主运动出现,癫痫样发作等症状,经过积极治疗大多在半年后能恢复。
(4)后遗症期:后遗症与乙脑病变轻重有密切关系,后遗症主要有意识障碍,痴呆,失语及肢体瘫痪等,如予积极治疗也可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昏迷后遗症患者长期卧床,可并发肺炎,褥疮,尿道感染,癫痫样发作后遗症有时可持续终身。
2.婴儿乙脑临床特点 发病时可表现为轻泻,流涕,轻咳,喘息,嗜睡,易惊或哭闹,且惊厥发生率高,无脑膜刺激症者比例高,但常有前囟隆起,脑脊液检查正常者较多,并发症少。
3.老年人乙脑临床特点 60岁以上患者,发病急,均有高热,病情严重,重型及极重型占86.1%及91.7%,出现昏迷时间早,且持续时间长,部分伴循环衰竭及脑疝,病死率高达66.6%,多并发肺内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出血,心肌损害等。
4.临床分型 临床上根据病情轻重的不同,可分为以下4种类型。
(1)轻型:患者神志始终清醒,但有不同程度的嗜睡,一般无惊厥,体温在38~39℃左右,头痛及呕吐不严重,可有轻度脑膜刺激症状,多数在1周左右恢复,一般无后遗症,轻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不明显者临床上常易漏诊。
(2)普通型:体温常在39~40℃之间,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昏迷,头痛,呕吐,脑膜刺激症状明显,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深反射亢进或消失,可有一次或数次短暂惊厥,伴轻度脑水肿症状,病程约7~14天,无或有轻度恢复期神经精神症状,无后遗症。
(3)重型:体温持续在40℃或更高,神志呈浅昏迷或昏迷,烦躁不安,常有反复或持续惊厥,瞳孔缩小,对光反射存在,可有定位症状或体征,如肢体瘫痪等,偶有吞咽反射减弱,可出现重度脑水肿症状,病程常在2周以上,昏迷时间长者脑组织病变恢复慢,部分患者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
(4)极重型:此型患者于初热期开始体温迅速上升,可达40.5~41℃或更高,伴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的持续惊厥,于1~2天内进展至深昏迷,常有肢体强直性瘫痪,临床上有重度脑水肿的各种表现,进一步发展呈循环衰竭,呼吸衰竭甚至发生脑疝,病死率高,存活者常有严重后遗症。
5.脑部病变定位
(1)脑干上位:病变累及大脑及间脑,未侵犯脑干,临床上有昏睡或昏迷,压眼眶时出现假自主运动,或去皮质强直,如颞叶损害可致听觉障碍;若枕叶损害可有视力障碍,视物变形等,眼球运动存在,早期瞳孔偏小或正常,颈皮肤刺激试验时瞳孔可散大,呼吸始终正常,若丘脑下部病变,该部位是自主神经的较高级中枢,又是体温调节中枢,可出现出汗,面红,心悸及心律不齐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还可出现超高热等体温调节障碍。
(2)上脑干部位:病变在中脑水平,同时有第3对至第8对脑神经中的部分神经受影响,患者处于深昏迷,肌张力增高,眼球活动迟钝,瞳孔略大,对光反射差或消失,呼吸异常,呈中枢性换气过度,引起呼吸性碱中毒,颈皮肤刺激试验可见瞳孔有反应性扩大现象,但反应迟钝,若中枢双侧受损,致锥体束下行通路受损,可引起四肢瘫痪,称去大脑强直,若单侧中脑受损,则呈对侧偏瘫。
(3)下脑干部位:病变相当于脑桥与延脑水平,伴Ⅸ~Ⅻ脑神经受影响,有深昏迷,压眼眶无反应,角膜反射及瞳孔反应消失,颈皮肤刺激试验无反应,瞳孔不扩大,吞咽困难,喉部分泌物积聚,迅速发生中枢性呼吸衰竭。
- 上一篇: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检查 2014/4/1
- 下一篇: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病因 20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