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斑疹伤寒病毒常识

发布时间:2014-4-10 21:01:10      浏览次数:

     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持续菌血症,网状内皮系统受累,回肠远端微小脓肿及溃疡形成为基本病理特征。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持续高热,腹部不适,肝脾肿大,白细胞低下,部分病人有玫瑰疹和相对缓脉。本病又称为肠热病(enteric fever)。但本病的临床表现主要系病原经血播散至全身全器官,而并非肠道局部病变所引起。

    

伤寒的诊断

伤寒可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经过及免疫学检查结果作出临床诊断,但确诊伤寒则以检出致病菌为依据。

诊断标准

1.临床诊断标准 在伤寒流行季节和地区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可临床诊断为伤寒。
2.确诊标准 疑似病例如有以下项目之一者即可确诊。
(1)从血,骨髓,尿,粪便,玫瑰疹刮取物中,任一种标本分离到伤寒杆菌。
(2)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肥达氏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高4倍以上者。

鉴别诊断

伤寒病早期(第1周以内),特征性表现尚未显露,应与病毒感染,疟疾,钩端螺旋体病,急性病毒性肝炎等病相鉴别。

伤寒的极期(第2周以后),多数病例无典型伤寒表现,须与败血症,粟粒性肺结核,布氏杆菌病,地方性斑疹伤寒,结核性脑膜炎,恶组等相鉴别。

伤寒的流行病学特点

传染源

为病人及带菌者。病人从潜伏期开始可从粪便排菌,从病程第1周末开始从尿排菌,故整个病程中均有传染性,尤以病程的2~4周内传染性最大。
慢性带菌者以胆囊、胆管带菌居多,主要见于40岁以上的妇女;泌尿系带菌者罕见。原有慢性肝胆管疾患(如胆囊炎,胆石症,后睾吸虫病),或泌尿系疾患(如肾盂炎,膀胱炎)的伤寒病人则易成为慢性带菌者。

传播途径

伤寒杆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的粪、尿排出后,通过污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蝉螂等媒介而传播。

人群易感性

人对伤寒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再次患病者极少。

流行特征

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最多。发病高峰在北方地区常较南方迟1~2个月才出现。近年来,我国各地发病率降低,其流行高峰已较为平坦。本病以儿童和青壮年居多,在成人病例中20~40岁者约占60%~80%,40~50岁以上者少见。近年来,儿童及幼儿发病有相对增多的趋势,15岁以下的病人可占总例数的35%~60%。

伤寒的临床表现

潜伏期10天左右,其长短与感染菌量有关,食物型暴发流行可短至48小时,而水源性暴发流行时间可长达3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