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立克次体简介

发布时间:2014-8-8 12:39:55      浏览次数:

                                                                                  

      流行性斑疹伤寒总是与饥饿和战争结伴而行的,战争的结果往往为流行病所左右。据估计两次世界大战中,死于伤寒的人数就超过了10万。上世纪初,霍华德.立克次首次描述了导致落基山脉斑点热病的病原生.立克次体。随后,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发现,流行性斑疹伤寒与立克次体关系密切,其传播媒介是节肢动物。

立克次体Rickettsia,埃立克体Ehrlichia,边虫Anaplasma和柯克斯Coxiella都是专性的细胞内寄生物,同属于小型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通常用吉姆萨染色(格兰氏染色较浅)。尽管这些细菌都具备生长所需的自身代谢功能,但它们还具有一套ATP输送系统,能直接利用宿主的ATP,属能寄生菌(energy parasites.
除了柯克斯体下,以上几个病原微生物都是由节肢动物传播的。现将这些微原生物及其引起的疾病进行归纳,详细请见表1.
 
表 1
疾病
病原微生物
媒介
宿主生物
洛基山斑疹热
立氏立克次氏体R. rickettsii
蜱,啮齿类动物
埃立克体病
查菲埃立克体
E. chaffeensis
尤因埃立克体E. ewingii
 
鹿
小型哺乳动物
边虫病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 phagocytophilum
鹿
小型哺乳动物
立克次痘疹
螨立克次体R. akari
, 啮齿类动物
恙虫病立克次体R. tsutsugamushi
, 啮齿类动物
流行性斑疹伤寒
普氏立克次体R. prowazekii
虱子
, 跳蚤, 飞鼠
鼠型斑疹伤寒
斑疹伤寒立克次体R. typhi
跳蚤
啮齿类动物
Q
贝纳柯克斯体C. burnetii
None
, 绵羊,山羊,


A. 繁殖
立克次体通过吞噬作用感染微血管内壁细胞。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立克次体会利用一种磷酸酶裂解吞噬小体膜进入宿主的细胞质内,进行繁殖。立克次体离开宿主细胞的感染的方式各不相同:莫氏立克次体是利用旧的宿主细胞裂解后释放,立氏立克次体则是通过丝状伪足进入新的宿主细胞,恙虫病立克次体是以出芽方式(budding)。
B. 分类
依据血清学特征, 立克次体分为几组。各组成员在全球的分布及其相关的传染病见表2
 
表 2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Organism
Disease
Distribution
R. rickettsii
落基山脉斑点热
西半球
R. akari
立克次痘疹
美国,前苏联
R. conorii
南欧斑疹热
地中海国家,非洲,印席,西南亚
R. sibirica
西伯利亚蜱媒斑疹伤寒
西伯利亚,蒙古,中国北部
R. australis
澳大利亚蜱媒斑疹伤寒
澳大利亚
R. japonica
东方斑点热
日本
斑疹伤寒群立克次体
Organism
Disease
Distribution
R. prowazekii
流行性斑疹伤寒
再燃性斑疹伤寒
散发性斑疹伤寒
南美,非洲
全球
美国
R. typhi
鼠型斑疹伤寒
全球
丛林斑疹伤寒
Organism
Disease
Distribution
O. tsutsugamushi
丛林斑疹伤寒
亚洲, 北澳大利亚, 太平洋诸岛
 
C. Pathogenesis and Immunity发病及免疫
立克次体的繁殖损伤内壁细胞从而引起机体发病:内壁细胞受损导致血液外渗,周周围的组织也会因缺血而受到损害。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机体感染立克次体后免疫系统会受到损害。体液和细胞免疫对感染后的康复都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