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搜索   Search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健康知识

如何防治手足口病?

发布时间:2014-3-14 11:19:57      浏览次数:

去年山东临沂地区曾出现手足口病暴发流行,致多名儿童死亡,今年安徽阜阳又出现流行造成19名儿童死亡,为帮助家长了解该病,做好预防工作,现做一简单介绍:

一、疾病概述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 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 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 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 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人群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免疫力。由于不同病原型 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因此,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 发病率最高。据国外文献报道,每隔2~3年在人群中可流行一次。

    手足口病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聚集发病现象。该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规模流行。

    二、防措施

    (一)了解病情及早就诊

    1.临床特征

    临床特征: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 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该病为自 限性疾病,多数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极少数患儿可引起脑膜炎、脑炎、心肌炎、弛缓性麻痹、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了解幼儿园或学校有类似疫情,或病例与类似患者有接触史等。发病对象以学龄前儿童为主。

    2. 轻症病例以门诊对症治疗为主。对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症状或心血管症状等)应住院治疗。

     (二)防治措施

    饭前便后洗手、促进房间通风,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建议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就诊,及时隔离。 

      手足口病并不可怕,多数患者病情很轻,仅在家口服一点阿昔洛韦等抗病毒和维生素C等药物即可治愈,一般需一周左右。但注意如出现精神差、不愿活动,呕吐、头痛、抽风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抓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