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今年已现两例本地登革热病例
羊城晚报讯 记者丰西西、通讯员穗卫计宣报道:记者昨天从广州市卫计委获悉,截至6月15日,广州已现报告两例本地登革热病例,输入病例13例。广州市疾控部门提醒,近期雨水较多较频,容易形成积水洼地有利于蚊媒滋生,增加登革热的传播风险。疾控部门呼吁街道、居民搞好卫生清洁,勤清理积水、灭蚊,降低登革热等虫媒传播疾病风险。
两例病例在越秀同一社区
据广州市卫计委通报,6月10日,广州市报告今年首例确诊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12日报告第2例确诊本地感染病例。记者了解到,两例病例同属于越秀区的某一个社区,均非重症,感染的都属于1型登革热病毒。两位患者均因高热去看病,医生在常规排查时发现的。其中一名患者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另一名在社区随访跟踪治疗。市疾控专家透露,两名患者都过了病毒血症期,即蚊子叮咬他们的血液后,不会“带毒”。
至于这两名患者是否属于“输入病例”转为“本地病例”?广州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仍待实验室的进一步分析,目前认为两者同源暴露的可能性大一些。而登革热是不是已经本地化,需要专门立项研究,做一些分子生物学的分析。
广州已进入登革热传播高发季
广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李铁钢表示,出现登革热病例与该区域此前蚊媒的活跃程度高有很大关联,“五月的最后一周,该社区的蚊媒密度监测显示是属于高传播风险区域。病例出现以后,街道居委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灭蚊工作,才把传播风险程度降为’低’级别。”
广州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发生时间较去年(4月)晚2个月,但与历年相比,出现时间仍较早。市民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每年的五六月份都是广州本地登革热的高发季节,今年天气炎热,雨水多且频,给蚊媒滋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外环境方面,近期东南亚、南美地区出现的登革热病例都要比往年同期要多,且呈仍在上升的趋势。”李铁钢表示,只有做好本地的灭蚊防控,才能够防止后期病例的大量出现。
广州市疾控专家评估目前评估认为,广州已经进入登革热传播高风险季节,未来继续出现本地病例。人口密集、成蚊密度高的地方,还会继续出现本地病例。
全市蚊媒不达标监测点占比超半
广州市疾控专家表示,感染任一型别的登革热都有可能发展成重症,特别是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未得到及时救治就可能会发展成重症,增加治疗难度。广州市疾控中心表示,每年广州市医疗机构的一线医生都接受过培训,都可以对登革热的可疑病例进行常规的诊断。如市民有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皮疹等典型症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常规排查。
近期监测显示,广州市蚊媒密度持续处于较高水平,易发生蚊媒传播传染病。最新公布的监测数据(6月6-12日)显示,全市共74个监测点开展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未达到蚊媒防控要求水平的监测点占比接近57%。广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提醒广大市民:雨季来临,蚊子增多,请大家行动起来,“清积水、灭蚊虫、预防登革热”;居家安装纱门、纱窗,睡觉使用蚊帐;清除室内外各种积水容器,花盆托盘不积水,种养的水生植物至少每5天要换水冲洗一次;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长裤衣物;适当使用驱蚊剂和杀虫剂灭蚊;出现发热、皮疹等不适症状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以免传染播。
最新监测情况(6月6-12日)
(一)高度传播风险蚊媒密度监测点:越秀黄花岗街、中科院工地,荔湾西村街,天河冼村街,白云黄石街,番禺中心湖公园、小谷围街道办事处。
(二)中度传播风险蚊媒密度监测点:越秀黄花岗公园、先烈中81号大院、市八医院东风院区,海珠琶洲街、南华西街,荔湾茶滘街、增埗公园和增埗绿道,白云景泰街、永平街、依云小镇(小区),花都新华街,番禺小谷围街,南沙南沙街、黄阁镇,从化城郊街,增城永宁街、中新镇、增江镇。
(三)低度传播风险蚊媒密度监测点:越秀六榕街、越秀公园,海珠江南中街、素社街,荔湾冲口街,白云陈田花园、托斯卡纳小区,花都新雅街、狮岭镇、炭步镇,番禺大龙镇、钟村镇、省中医院大学城分院,南沙榄核镇、天后宫,增城石滩镇、新塘镇。
- 上一篇:高雄市出现今年首例本土日本脑炎 2016/6/16
- 下一篇:天津发现两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 2016/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