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诺如病毒已经在多地制造聚集性疫情
今天小编就来跟您说说防治诺如病毒的那些知识!
1、诺如病毒是什么?
诺如病毒又称为诺瓦克病毒,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感染诺如病毒后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呕吐、恶心,或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儿童患者呕吐、恶心多见,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呕吐少见。病程一般为2-3天,此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恢复后无后遗症。
诺如病毒是一种感染性很强的病毒。几十个小病毒就能使我们感染生病。并且它可以感染到任何人,一个人也可以进行多次感染。这次不小心被感染了医治好了,下次还会中招,因为每个诺如病毒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特别小心。
2、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与病人接触,或是接触到被病人用过的东西,病人排出的排泄物、呕吐物、唾液等等来传播。
3、诺如病毒的治疗
病毒感染最常见的就是发烧,如果孩子突然出现发烧,那么家长就要注意一下,是不是诺如病毒在作怪。其实,孩子还会出现非常严重的肠道症状:呕吐、痉挛性腹痛、腹泻。
单纯的病毒感染对孩子的打击不一定太大,可是它带来的并发问题,呕吐、腹泻会引起孩子比较大的损伤——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脱水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死因。目前我国还没有人因为感染诺如病毒而死亡,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
目前对于诺如病毒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
口服补液,预防脱水
一旦孩子出现严重的肠道问题,出现大量的水样腹泻,频繁呕吐不能进食,甚至连水都喝不进去。家长就要注意,一定要带孩子去医院,让医生处理一下,根据孩子的临床表现判断,是不是需要积极的补液。补液的方式可以选择口服补液,和静脉补液。
日常护理
饮食护理要注意,一定要尽可能的减轻孩子的肠道负担。这个时候不要担心孩子营养不够,我们要注意的是,怎么样避免在食物上,加重孩子的胃肠道症状。要避免给孩子吃高蛋白的,高热卡的食物,而应吃一些好消化,流食这样的食物。
另外,注意患儿的保暖,并少去人群过于集中的公共场所。
4、五个好方法 宝宝远离诺如病毒
正确洗手
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接触垃圾和动物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揉搓至少15秒。
不吃生冷食物
不吃生冷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避免食用未熟透的海产品,一般病毒容易附着在贝类等海产品的腮和肠道,无法用水洗净。
清理患者个人物品
如家中有感染者,最好用公筷或采用分餐制,患者用过的被子、衣物、地板如沾染呕吐物,最好用漂白剂或消毒液浸泡清洗。
减少到人员密集处
患者发病后的1-3天,体内的病毒含量最大,粪便和呕吐物中会排出大量的诺如病毒,病毒依附于灰尘上在空气中飘浮,如果被其他人吸入,就会引起传播。因此,要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且封闭区域,要注意卫生清洁。
确认症状及时隔离
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送医诊治,特别是幼儿及体弱者。确诊后,从患病到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内须居家隔离,避免传播给他人。患者居家期间尽量不要和家人近距离接触。
5、名医解答诺如病毒相关问题
解答名医:周瑾
宝宝六个月了,怀疑自己感染了诺如病毒,请问可以继续哺乳吗?需要注意什么呢?
一般诺如病毒,在三岁以下是比较少感少见的,尤其在六个月以下一般不会感染。由妈妈来的一些抗体,对宝宝有一个天然的免疫力,我比较建议孩子的妈妈还是暂停一下母乳,自己可以先治疗一下,或者给孩子一些奶粉或者其他的喂养。妈妈如果症状消失了以后,再来喂孩子。因为病毒的话是可以通过母乳传给孩子的,6个月的孩子可能免疫力没有那么好,有可能的话会被妈妈感染,也不一定是诺如病毒,也有可能是其他的肠道病毒,孩子也有可能会出现腹泻或者其他的一些相关症状。
儿童诺如病毒和受凉该怎么区分呢?除了受凉之外,还有哪些症状会引起孩子的呕吐或者是这种腹泻呢?
一般诺如病毒,在三岁以下是比较少感少见的,尤其在六个月以下一般不会感染。由妈妈来的一些抗体,对宝宝有一个天然的免疫力,我比较建议孩子的妈妈还是暂停一下母乳,自己可以先治疗一下,或者给孩子一些奶粉或者其他的喂养。妈妈如果症状消失了以后,再来喂孩子。因为病毒的话是可以通过母乳传给孩子的,6个月的孩子可能免疫力没有那么好,有可能的话会被妈妈感染,也不一定是诺如病毒,也有可能是其他的肠道病毒,孩子也有可能会出现腹泻或者其他的一些相关症状。
【公司名称】
广州健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020-82574011 13802525278
【公司传真】
020-32206070
【电子邮件】 Service@jianlun.com
【腾讯 QQ 】 712982228 712628584
712628583
【公司网址】 www.jianlun.com
【公司地址】
广州市清华科技园创新基地番禺石楼镇创启路63号二期2幢首层
- 上一篇:东南亚旅游注意预防登革热 2017/5/2
- 下一篇:厦门市疾控中心发布5月健康预警 手足口病将进入发病高峰 2017/5/1